若不小心点开图片,无法退出,请在手机屏幕上向上滑动即可
关注西梦考研微信公众号(XMKY120),获取更多考研资料和指导

很多人在报考学校的时候,很想看看这个学校的报录比。
从情理上来说,这是很正常的思维方式,可是这个报录比应该怎么去看呢?
举个简单的例子:A校在官网公示某专业X在2020年的报录比0.5:1.很多人看到这个信息很兴奋:居然没人报考,考这个学校这么简单,于是下定决心就考这所学校。他就没有考虑到,很多人都可以看到这个信息,别人看到这个信息会怎么样,会不会和他一样报考这个专业?
所以需要考虑信息的曝光度、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还是要加工后再使用?
小梦以为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看待
1、时效性。报录比是去年的,务必要这一点;
2、难易程度估计。大致估计这个学校的难度,是一只能难还是一年简单一年难?若是一直比较难或者很难,则必须拥有绝对的实力采取报考;若是难易交替,说明他可能没有那么难,很可能是大家都想到一块,然后撞车了。
3、你能轻易看到的信息,别人也可以。你们大多数人应该没有学过《通信原理》,那里面有一个基本的观点:“大家都知道的信息----信息量为0”。就是说它没有任何信息在里面。如果你根据它来做决定,很可能会入坑。
4、要了解信息的获取渠道。如果是官方的信息,必然可信,如果是一些很普及的app里面的信息,也是比较可信的。
5、这个社会为你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信息,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不能直接拿来用的,直接用了就上当了。所有的信息都要经过大脑过滤加工之后才能用。信息就像是菜市场的食材,是不能上手就吃的,需要多问几个问题。“信息可靠吗?”、“消息渠道是哪里?”“有多少人知道?”“看到这个信息的人会有什么反应?”,加工过后,你才能使用。
很多人在信息查找方面比较薄弱,喜欢找人咨询。只是客观信息“官方提供的信息”就不要找人问了,这些都在网站上,动手找找就行了。
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找信息呢?因为只有消息确定可靠,你才可以思考和做决定,如果信息都是从别人那问来的,消息的真实程度,是否可靠都要受到质疑,那你还怎么思考呢?打个比方:做数学题时,都会有条件和题设,如果题设和条件都有问题,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和技巧,答案必然有很大问题,正确的可能性基本为0. 对信息的加工程度就像是做题目,如果理解不透彻,最后总是做错。
考研中,你们最需要确切知道的基本信息,官方网站一般都会给出来的。这是你们做判断的基础,学长学姐的信息没有你认为的那么可靠,他为什么要帮你解答问题?还不是想要卖资料,所以很多都会告诉你,你好好学,考上就很简单。废话,所有学长都是这套说辞,你感觉信息量满满,其实他告诉几百上千人了,还发了帖子……
所以,最后劝大家,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。有些人提供信息是纯属帮忙,有些人是有目的的,有些是诱导的,更有甚者是欺骗的。你能不能考上,ta真的不关心的。
最后,希望大家都能顺利上岸,送上上岸卡给正在奔跑的你们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