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校和专业选择从本质上来说,就是做决定。
既然是做决定,总要有为选择提供支撑的信息和能力。
当你拥有部分信息和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之后,做决定就水到渠成。
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做决定(报考院校,是否跨专业,是否选择留在本地),那么先别着急,因为你还没有获取让你做决定的信息。
你不妨在小的方面做决定,暂时先确定学习内容,先确定先从哪一步开始考研的第一步。譬如,考什么内容,英语一还是英语二,数学一二三?
严格说来,院校确定应该是最后确定的内容,因为它比较长远,需要最终确定的时间是10月底(网上报名的时间),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,没有必要现在就确定学校,就算暂时确定了,也是摇摆不定的确定,没有意义。
其次,最需要确定的是学习计划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不管什么宏图伟业,都要靠考试分数才能实现,当前就开始学习,才是最重要的,信息对考试分数的帮助远不如自身的努力,尤其是在刚开始的阶段。
有些人会认为,我如果不确定学校就不知道考什么专业课,无法开始以专业课的学习。这是我们说的第三条。
再次,确定考试专业和专业课。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会选择自己的本专业,譬如考金融学、法律(法学或者非法学)、电路、信号、翻硕(x语种)、材料、化工(四大化学或者化工原理)、艺术(音乐还是美术)等等。只要你确定考试的专业课。你就已经更可以开始第一步的学习了,先让自己忙起来,不要闲着。
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,你要做的是怎么跨、跨到何处?既然不喜欢本专业,总有想读的专业,从想读的专业里选择一个,这个问题并不难。
等你的学习进入正轨,学习过程中,你会遇到很多朋友和他们给你提供的信息,信息和知识渐渐丰满,这时考虑考什么学校才比较合适,因为你已经拥有做决定的前提条件了。
为什么可以这么做?因为一门专业课,有很多学校都考这个科目,在你选择专业课之后,同样有很多可以选择的学校,给自己留下足够的选择空间。选择了专业和专业课,同样为自己争取了时间。在你很多问题不清楚的情况下,不耽搁你学习,也不耽搁你找信息。因为学校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确定下来的。
在你考研的过程中,会有很多学校进入你的视野,你会重新估量自己的待报考学校。与研友沟通、交流加上自己查找的信息,你会对学校有重新的认识。
还有一点是,万一学习过程中你发现自己提升的很快或者发现某个学校更好考,你可以直接变频到更好的学校去。不会被学校限定住。
有些学生可能会疑惑,如果我不确定学校,我怎么去学习学校的重点呢,毕竟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不同呀。
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。大家先温习一下常识,有没有哪个老师在讲第一节课的时候就给大家划重点?就算划出来,你是不是就懂了呢?
在基础薄弱的时候,任何地方都是重点,这是由木桶原理决定的,而且对于理工科比较严谨的科目来说,重点是由很多并不事重点内容组成的,基础的概念和知识点还是要掌握的。如果连这个都不能深刻的理解,对重点的理解也是缺乏深度的,最后一样不会做题。不是说知道重点就会做题,这是两个概念。
重点主要是从考试分值上来说的,会做题是从理解程度上来说的。知道重点在哪不代表你就能攻下这个山头。
对于专业课,大家一定要系统的看待其中概念、知识点、基本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。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结合在一起的。
学习专业课的过程就是重塑科目和专业的世界观,在他的世界里有:1、基本元素;2、基本元素组成基本现象;3、对现象的解释就是科目的基本观点,基本观点是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;4、通过这个视角我们通过基本方法和步骤去5、处理未知问题。
1234,是你们能够在书本上学到的明确的内容,5是考试要考的内容